科技日报合肥4月11日电 (记者吴长锋)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,该院智能所智能微纳器件研究室张忠平特聘研究员团队,在肿瘤细胞检测及精准手术导航方面取得最新突破。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化学期刊《ACS纳米》上,并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。
肿瘤细胞不受控制生长和永生化需要高活性端粒酶的催化,研究人员以金纳米颗粒为载体,设计出表面负载大量特异性双链DNA的球形核酸探针。在端粒酶的催化下,该探针能够释放荧光染料进入细胞质中,使肿瘤细胞发出红色荧光,从而达到肿瘤细胞的可视化检测。通过荧光信号的变化,实现了十几种代表性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精确区分、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鉴别,以及小鼠肿瘤的活体成像、裸眼可视化和组织切片鉴定等。研究结果表明,这种球形核酸探针是一种理想的肿瘤精准手术导航造影剂。
目前的肿瘤手术主要基于医生的经验和主观判断,缺乏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有效手段。该研究通过球形核酸造影剂让肿瘤细胞“发光”,可凭借自身定位的准确性、超高的灵敏度帮助医生从细胞水平上判断肿瘤位置及边界,从而对病灶进行精准切除,在降低手术风险的同时,大大降低肿瘤术后的复发率和死亡率。据悉,团队将进一步开展肿瘤精准手术切除的动物以及临床试验,最终开发用于临床肿瘤精准手术的造影剂,并推动产业化应用。
![]() |
李素梅 主任医师 内科
安徽省立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何义富 副教授 肿瘤科
安徽省立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胡煜 主治医师 儿科
合肥市第五人民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黄德春 中级 内科
合肥市第五人民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靳玉惠 副主任医师 免疫科
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立即咨询 |
![]() |
王莉丽 主任医师 结核病科
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立即咨询 |
![]() |
郭光宇 主治医师 口腔科
合肥市口腔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胡明霞 副主任医师 传染病科
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立即咨询 |
![]() |
张许来 主任医师 精神科
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高莉玲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
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朱孝武 副主任医师 传染病科
合肥市第六人民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熊祖伦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
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沈怡芳 精神科主任医师 心理咨询科
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龚子杰 执业医师 外科
合肥博大泌尿专科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汪善华 执业医师 外科
合肥博大泌尿专科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郭伟 执业医师 外科
合肥博大泌尿专科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田胜刚 执业医师 外科
合肥博大泌尿专科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刘增权 执业医师 男科
合肥远大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胡焦 执业医师 男科
合肥远大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洪艳俊 执业医师 男科
合肥远大医院 立即咨询 |
![]() |
汪茂林 执业医师 男科
合肥远大医院 立即咨询 |